遺體火化后骨灰如果不急于安葬,而是放在骨灰寄存室內,這稱之為骨灰寄存。長期寄存是無期限的寄存。寄存室一般較大,分布著一排排的寄存架,分隔成單獨小格位。整個面上呈井字型,每個格位都有玻璃門可開啟。放入骨灰盒后,前面可放上小絹花圈、塑制或蠟制的供品等。
1)選擇骨灰寄存場所 與選擇公墓一樣,選擇骨灰寄存場所首先要看其經營的合法性,再看其交通是否便利,環境是否整潔優美,另外還要有較高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。 2)選擇骨灰格位 寄存格有上層、中層、下層之分。格位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祭掃是否方便。中間的格位與人站立的高度相仿,瞻仰、獻供品會比較方便。高層和底層祭掃不便,最高位可能需要借用梯子,殯儀館對格位位置有不同的定價,喪家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。
該問題還沒有回答,快來搶首答!
市場上售賣的骨灰盒價格多數在2000元至5000元之間。有價位相對低的,諸如非洲小黑檀骨灰盒,售價基本在1000元左右;也有價位稍高的,諸如大紅酸枝、黃金樟、金絲楠木骨灰盒,售價基本在30000至50000元之間。價格多少與孝心無關,極樂殯葬網溫馨提示選擇骨灰盒需量力而行。
骨灰盒從殯儀館拿出來,直到下葬,蓋上墓上的石板之前,民間習俗是不能見光的,需要在骨灰盒上方用大塊的布遮擋陽光,至少要兩個人舉著布才行,這塊布最好是挽帳。
換盒一般存在于以下兩種情況。 1)遷墳,但是原先的骨灰盒破損度較高,需要更換。 2)家中第二位老人去世,兒女想讓二老住在一起,因此買一個雙人骨灰盒將二老合葬。 很多人對換盒有顧慮,這是正常的現象,畢竟中國幾千年的殯葬習俗在人們心中有著較深的烙印,入土為安是中國傳統的觀念,因此無論是遷墳(更換墓地)還是換盒(更換骨灰盒),如無必要,可以不換。但是社會在發展,觀念在進步,不必特意恪守以前的說法。
一般捧骨灰盒下葬的都是逝者的直系親屬,而且一般以男性為佳,如兒子、父親、丈夫等,在沒有男性直系親屬的情況下可以讓妻子或女兒等捧骨灰盒下葬。其目的是為了確保骨灰盒的陽氣更重一些,這樣對于下葬之后陰宅的風水會有一定幫助。
骨灰盒應當盡量朝南或者朝西擺放,而且在骨灰盒的下方還要鋪好一塊金布,并且確保骨灰盒的下方平穩,不要高低不平,這樣才能確保墓葬環境的穩定。而且擺放的位置應該要距離墓碑近一些,這樣對于骨灰吸收氣運會有一定幫助。
1)熱葬:在親人過世后七天內下葬; 2)按節氣下葬:清明、冬至、大寒三節(二十四節氣/年,十五天/節氣); 3)按特殊日期下葬:生日、忌日、或有特殊意義的紀念日; 4)按黃歷選擇下葬日期:根據不同的黃歷,選擇適宜祭祀的日期下葬,不沖屬相,擇吉日、吉時較好。
下葬的話,主要是逝者的小輩去,配偶一般避免過于傷心難過,是不去的,如果小輩及其配偶人數較少,可以找與小輩關系很好的朋友幫忙,一般只要人數夠,忙的過來就行,長子要抱骨灰盒,至少要有兩個人拿挽帳擋陽光,大概五個人左右比較合適,最好其中要有個主心骨式的人,來有條理的指揮進行。
墓穴封閉之后,將供品擺放在墓前,親屬輪流上香、敬酒、行禮,有條件的應該燃放鞭炮、燒紙等民間傳統儀式。
該問題還沒有回答,快來搶首答!
該問題還沒有回答,快來搶首答!
顧名思義,就是隨同安葬者一起放入墓穴里的物品。在古代喪葬禮俗中,在逝者墓穴內經常放入標志著墓主身份、等級、地位等相應的隨葬品。而在現代墓葬禮儀中,為了寄托一種哀思或祝愿,多數家屬也會選擇一些琉璃、合金或者其它材質的隨葬品與親人一起合葬,希望親人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更好或是希望神明庇佑。